「自己的文化自己護!」阿里山鄒族原住民過去多次抗議觀光商家濫用、甚至竄改傳統衣飾、建築,導致部落文化對外流於商業形式,卻因無法源保護,只能任人糟蹋,今年原民會和清華大學依《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執行專用權計畫,特富野社率先申報5項保護標的,未來茶商不得再隨意穿著、使用未經授權的部落「原」素。
自從阿里山成為陸客來台觀光首選後,公路沿線颳起原族風,無論藝品或大型茶商紛以繽紛吸睛的鄒族服飾,標榜茶葉來自高山原鄉,但因對鄒族文化了解不深,純粹只想刺激消費,不但衣服層次混搭亂穿,導遊和主持人也瞎掰笑話、扭曲部落真實面,看在族人眼裡既痛心又無奈。
尤其兩岸交流頻繁,國人前往大陸開設茶葉文化園區也以鄒族為噱頭,文化協會雖據《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極力發文勸導、阻擋亂象,但效果相當有限。
今年原住民族委員會和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黃居正等人推動「傳統智慧創作保護實施」,身為鄒族領頭大社的庫巴特富野社文化發展協會立刻著手蒐集文獻,與鄉公所等單位研擬申請專用權標竿型計畫。
本月工作團隊全台篩選出共20組原民相關協會,特富野以豐富的備審資料順利入選其一,協會秘書湯文賢表示,初審過關後,年底前擬將傳統服飾、庫巴(及家屋、祭屋)、祭典儀式、古調歌謠和神話故事等5項文化納入保護標的,未來營利或非營利單位使用以上元素,都必須經協會授權,至於族人從事創作則核備即可。
湯文賢說,傳統文化對族人來說有其不可輕慢的深層意涵,希望商家還給原民應有的尊重,若保護標的年底通過後仍有惡意侵權情事,將依法處理。(中國時報)